法治新闻
主页 / 新闻资讯 / 法治新闻 / 详情
第1808期【建诺每日法评】:共享经济押金困局:法律破冰与权益突围

日期: 2025/07/28


共享经济押金困局:法律破冰与权益突围

199元押金成为“永远追不回的老赖债”,当“秒退”承诺变成“等半年”的套路,共享经济的信用基石正在崩塌。本文聚焦押金难退的顽疾,拆解法律维权路径,探寻治本之策。

一、押金陷阱的三大套路

1. 退押金时平台的拖延战术愈发智能化,比如自动触发“系统升级”提示设置15日“财务审核期”后重新计时、要求提供早已销毁的纸质凭证。

2. 平台设置押金转消费券的强制转化,如某共享汽车平台将押金转为8折充值券”,变相剥夺现金选择权,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3. 平台企业注销的金蝉脱壳,深圳某共享充电宝企业三年内更名4次,每次注销前均拒退押金,新主体继续经营原业务。

二、法律赋能的破局三招

1证据固定指南:支付凭证 备注“押金”用途 证明合同关系、承诺截图 保存7日退还”宣传页面 锁定履约期限、沟通记录 拒接客服电话改书面沟通 证明恶意拖延

2维权组合拳:行政投诉三板斧:如在12315平台投诉(同步上传证据包)、市监部门现场稽查(针对实体柜机)、申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3司法救济双通道:向平台方索赔(适用于商场/机场等场景柜机)起诉支付通道方(微信/支付宝未尽审核义务)

押金困局的本质是商业诚信的试金石。当《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六条长出牙齿,当每笔押金都有数字化的“法律身份证”,共享经济才能走出“圈钱-跑路”的恶性循环。消费者要牢记:你交的不仅是199元押金,更是对商业文明的信任投票——别让这份信任,沦为无良企业的免费融资。


点评人:梁文聪,执业律师,具有人民法院及律师事务所工作经历。专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