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闻
主页 / 新闻资讯 / 法治新闻 / 详情
第1812期【建诺每日法评】:释永信违法事件的法律分析

日期: 2025/07/31


释永信违法事件的法律分析 

释永信作为少林寺方丈,近期因涉嫌多项违法行为而受到调查,这一事件涉及宗教、法律与道德的多重维度。从法律角度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涉嫌刑事犯罪的主体资格问题

释永信虽非国家公职人员,但根据《宗教管理条例》,少林寺属于社会团体,其作为受委托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可能构成贪污罪或挪用公款罪的主体。举报内容中提到的"侵占寺产"若属实,则可能涉及职务侵占罪,这在类似案件中已有先例,如2010年天籁寺原住持圆通因挪用资金罪等被判刑。然而,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释永信不符合受贿罪主体要求,因最高检已明确佛教协会工作人员不构成受贿罪主体。

二、宗教财产管理的法律空白

我国现行法律对宗教财产管理存在明显空白。《宗教管理条例》虽规定了宗教财产的保护范围,但对侵吞宗教财产的行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追责条款。释永信通过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少林寺无形资产转为个人持股的行为,虽涉嫌侵占,但因法律缺失而难以直接定性。这一漏洞使得宗教财产保护面临挑战,亟需立法完善。

三、法律与宗教戒律的边界

释永信被举报的"私生活混乱"等问题,更多属于佛教戒律范畴(如违反"不邪淫"戒),法律上难以追究。我国已废止"通奸罪",此类行为主要由宗教内部处理,如收回戒牒或迁单(开除僧籍)。这也体现了法律与宗教自律的界限划分,司法机关仅能介入涉嫌违法犯罪的部分。

四、调查程序的特殊性

由于释永信是全国人大代表,如需采取强制措施,须先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免去其代表职务。当前多部门联合调查的启动,表明问题可能已超出宗教内部自治范围,进入司法程序。这一事件也反映出宗教团体在法律监管与自治间的平衡难题,需要更透明的司法调查和更完善的法律规范。


点评人:黄启乐,执业律师,毕业于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广东建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骨干成员,擅长处理知识产权及民商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