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期【建诺每日法评】: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日期: 2021/03/23
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
小王于2017年3月1日借给隔壁小李人民币伍万元整,打了欠条约定这笔借款应于2017年10月31日前归还。借款到期后,小王碍于面子一直没有催小李还款。直到2021年3月1日,小王因小李欠款未还将其告上法庭。法庭辩论期间,小李提出了诉讼时效抗辩。最终法院以小王没有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为由,判决驳回了小王的诉讼请求。
不少朋友好奇,诉讼时效到底是什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法院凭什么判决驳回小王的诉讼请求呢?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遇阻碍的制度,当法定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算。
在本案中,小王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日期为2017年11月1日,即小王确定小李欠债未还,知道自己的权利受损之日;诉讼时效届满之日为2020年10月31日。小王应当在2020年10月31日之前起诉小李还款,否则,一旦小李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就无法保护小王的合法权利。
因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后果对权利人非常不利,诉讼时效的适用前提是“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这意味着一旦权利人积极行使了权利或者义务人主动认诺债务,诉讼时效便中断重新计算。《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并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三年诉讼时效: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古希腊有句谚语:“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民法典》中的诉讼时效制度旨在督促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权利人应当牢记诉讼时效期间,及时、有效的行使权利,否则一旦超过诉讼时效,并且对方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权利人将丧失胜诉权,其实体权利将失去获得法律保护的机会,虽然有理也无法胜诉。
点评:麻嘉欣,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现为杜福香律师团队实习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