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09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7年3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12次会议、2017年4月26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6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
-
2017/03/30一个执行案件引起的个体工商户法律地位争议
本律师在办理一个承揽合同纠纷案件中,代理的原告(申请执行人)为有限公司,被告为经营个体工商户的自然人,案件2014年12月立案,于2015年1月和3月公开开庭审理后,法院判决个体工商户经营者(自然人)应清偿加工费给原告。审理过程中,法院依原告申请冻结了被告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字号名下银行账户存款。...
-
2017/03/30有借据就必须还款吗
基本案情:原告张三诉称,2013年被告因经营资金紧张多次向原告借款。双方口头约定月利率2%。被告共向原告借款1751032元。被告借款后偿还了部分借款本息。经过双方对账,被告分别在2014年3月10日、4月5日和5月21日写下三张《借据》,确认截至当天尚欠原告351222元、500314元和4...
-
2017/03/30未经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的法律问题
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鲜见,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下面就相关问题以咨询答疑的形式谈谈。 首先,先讲一宗案例。案情是这样的: 1993年1月,时年16周岁的吴欣经人介绍与比其年长12岁的曹兵相识。不久,两人便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
-
2017/03/30商业风险不同于情势变更
【案情】2016年12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载明了合同价款、支付方式、付款日期及相关事宜,其中明确约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对合同价款做调整。 2017年2月,甲公司因工程施工期间市场建筑材料价格上涨而导致建造的成本增加,以情势变更原则为由向乙公司提出提高合同价格,并发...
-
2017/03/30功夫到家,“老虎”也会怕你——办物业服务纠纷案有感
2017年2月7日上午,春节刚过,当我正为尚处于春节综合征中还没适应上班节奏,就要准备明天出差去广州花都区开今年第一个案子的庭而郁闷时,突然接到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法官的电话,说明天的案子不用开了,因为原告撤诉了。 一听这消息,我当时就大笑道太好了!随后就电话我的委托人,也是我的一个多年的老...
-
2017/03/30父子之间的款项往来一定需要书面约定吗
案情 甲曾向甲父借15万元,甲父在记录本上将甲借15万的事实记录下来。后甲父以资金困难为由也向甲借15万,甲妻以银行转账形式向甲父支付款项15万,甲与甲父口头约定双方债务抵销。 甲和乙系亲兄弟,父母去世之后,甲和乙因继承产生矛盾,乙持上述父亲生前书写的关于甲曾向其借款15万的字据诉至法院,要求甲...
-
2017/03/30单凭付款凭证,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借款事实,不能认定为民间借贷
一、案件简介 甲某与乙某母亲丙某原系A公司股东,乙某是该公司员工,并负责公司财务报销等工作;而甲某与乙某则原系B公司股东。乙某在上述公司对外往来款转账过程中,用以其名义办理的银行卡进行付款转账交易等操作。2007年12月14日,甲某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汇入乙某账户80万元。2009年11月3日,甲某向...
-
2017/03/30简讯:本所举办2017年第2期律师沙龙
2017年3月4日,广东诺千律师事务所在本所会议室举办了2017年第2期律师沙龙。本期律师沙龙继续上期话题,继续深入探讨《婚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司法审判实践和律师实务当中的运用。 本期沙龙由李志姣律师主讲。组织学习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执行程序中可否追加配偶为被执行人或直接执行配偶及家人名下...
-
2017/03/30人民日报:民法典编纂,立下法治中国新标杆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民法典编纂,立下法治中国新标杆(人民时评) 8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听取关于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对于酝酿已久的民法典编纂而言,这是令人期待的第一步。民法总则的出台,将更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并将成为公民民事权利的手册、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依据。 民...
-
2017/03/30人民日报:民法通则向民法总则的演进,不只是一字之差
(原标题:人民日报:民法通则向民法总则的演进,不只是一字之差)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总则编,是民事法律体系中的“小宪法”,是民法典各分则编纂的依据。从一审的“毛坯”到三审后的“精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经过反复打磨,终于在3月8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部法律为什么如此...
-
2017/03/11“老赖”难再赖(法治故事会)
本报记者 张 文《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05日 10 版)李瑞宁绘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有钱不还……“老赖”的种种行为令人痛恨。然而,当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代表向记者介绍如何破解“执行难”的思路时,却提到了一个主动急着还款的“老赖”。 这个家在外省的“老赖”王某,有一天突然火...